□ 路云兮
挥毫泼墨意转九曲,煎炸烹煮香萦千年。史以卷载,民以食生。柴米油盐酱醋茶,不以史生,不以史灭,如影随形在沧桑之中沉淀。笔尖下洇染余香美味,名出八大菜系、三大流派,形出传统农家,不浮雕饰,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喜淡偏素,一如性情,于乱取静。最不忘而又最难忘地莫过于那一碗其貌不扬却洇出浓浓饭香的锅巴,于平淡中显真情。
从小在农家长大的朋友知道,农家有土灶,淘米下锅,定量定水自是常话。之后,下面的火候当然也很重要,开始可以使火候大些,慢慢地渐变为文火,为了防止米饭变焦,导致香味口感变质。待锅里水沸腾后,可以用勺扬一扬,如此重复2~3次后,就可以根据情况将多余的米汤用勺撇除(米汤可以盛入小碗,加糖喝口感最佳)。饭煮好后,不急掀锅,宜闷10分钟左右,是为定型,亦做蒸。如果想吃锅巴,此时可以再往锅膛里塞两三把细草(一般稻草最宜)。如果想吃油锅巴,只需在锅边锢一圈油即可。一锅就可以够一家人享用,锅巴酥脆爽口,具备特有的浓郁的厚重的饭香,常吃不厌。
锅巴有文吃和武吃两种吃法。文吃就是用手慢慢地掰着吃,这种吃法很斯文,也很受用,因为这样可以吃很久,品很久。如果桌上有肉汁,可以用手拿着或用筷子夹着蘸着汁就饭吃,如此锅巴会更酥、更脆,特别是油锅巴别有一番风味。武吃就是整块的吃,这样就可以大快朵颐了,如果你想“饕餮”,用手直接抓一整块的锅巴,也不怕有人抢着分享你的美味。当然还可以将肉汁倒入碗中泡锅巴,肉汁与饭香融为一体,那叫一个酥脆爽滑,使人回味无穷。
不仅如此,饭还有菜饭,红豆饭,胡萝卜饭等,其锅巴因其不同的食材,融入不同的味道,从而口味也不相同。如果锅巴因为没有蒸好而导致不太脆,那也无妨可以盛起来,直接用手将它捏成饭团。既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就着各种汁吃,其滋味也是十分可口。我还对锅巴的“兄弟”——“锅贴”情有独钟,就是煮粥时,留在锅边的一层薄薄的脆脆的膜,特别好吃,有时刷锅时就直接站在锅边即食。
可惜的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磁炉,电饭煲等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土灶等也在渐渐地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自制锅巴等家常类的小吃也很难再吃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活质量,但也间接地导致一些传统饮食文化的消失。
可以说,我们上一代吃锅巴只是为了“果腹”;我们这一代吃锅巴不仅仅是“果腹”,更是对童年,对尘封记忆的怀念;而我们的后代如果能有幸吃到锅巴,不再是“果腹”,也不再是怀念,只是仅仅在经历和体验。它注定要在昨天变成历史,而它也只定格于昨天,只属于我们以及我们的父辈。
一种文化的消逝,卷帙可以真实记载,供后来人研究复原其那年质朴。只是,任其美食家勤勤恳恳,如实的记录,任凭其技术再先进,也复原不了那年那时那人那境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