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正是京白梨大量上市的季节,记者走进门头沟区军庄镇孟悟村生态园,成片的梨树映入眼帘,沉甸甸的果实把树枝压弯了腰,空气中不时飘过阵阵清香。果农们正忙着将刚采摘的新鲜梨子整理装箱,等待各大商户前来取货。
“俗话说‘旱瓜涝枣’,今年雨水丰沛,京白梨水分足、糖分高,全镇2000亩梨园,预计总产量超过40万斤。”军庄镇副镇长刘鲜光告诉记者。
说起京白梨的来历,刘鲜光非常自豪,“京白梨又叫北京白梨,是京郊果品中唯一带‘京’ 字的特色品种”。换句话说,这是北京土生土长且独有的水果。
一般人听到“京白梨”的称呼,都会以为这是一种白皮大个的梨。其实不然,京白梨个头并不大,为浅黄色扁平型,果皮光滑细薄,果肉多汁味甜,香气袭人。人们常用“十个果子摞起来不倒,摔在墙上粘住不掉”,来形容京白梨外形均匀规整、果肉细腻含糖量高。
京白梨起源于门头沟区军庄镇,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目前200岁以上的老梨树还存活着200多株。其中东山村的 “御梨园”里面就有48株200年以上的“寿星”,有5株还是清朝皇帝赐名的御梨树。据《宛平杂谈》记载:京西白梨自清代同治年间始即为宫廷贡品,慈禧太后临朝更是朝中必备。东山村每年都要将这些皇帝赐名树结出的梨送进皇宫。
在1954年的北京市梨品品种评比会上,它荣获最优产品奖,并正式在“白梨”前冠以“京”字,称之为“京白梨”。
军庄镇地处门头沟浅山区,这里的小气候造就了京白梨独特的口感。由于品质好,风味独特,后逐渐被认同并繁殖推广到妙峰山镇、王平镇、潭柘寺镇等地栽培。2012年,京白梨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证,认证范围包括门头沟的4个乡镇,其中军庄镇的产量占到90%。
除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从今年起京白梨又多了一个“身份证”,即“气候品质认证标签”。专家会根据光照、湿度、温度等气候品质将水果划分为不同等级。今后这些等级气候品质标志会在产品包装、标签、广告等中使用,市民通过标签,一眼就能挑出好梨。
作为京白梨的“故乡”,军庄镇近年来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大力发展传统京白梨种植。对东山村、孟悟村等京白梨主产区进行提升改造,新建成高效、矮化、密植京白梨示范园区,并通过举办京白梨文化节等活动,有效扩大了地区知名度,成为市民郊游采摘的热门目的地。
小贴士
如何挑梨:梨农介绍,京白梨一定要吃黄的,选青的。因为与其他梨不同,京白梨属于后熟果。成熟后,要及时采摘下来,放置一周左右,吃起来最香甜可口。放熟的黄梨,香甜多汁,入口即化,几乎没有纤维的渣子。树上的青梨口感偏脆,但有些发涩。京白梨只有每年9月初熟一季,变黄了后,3~4天吃口感最好。放置时间太长,会变得过软,反而不好吃了。(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