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商超博览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今年 便利店渗透率上升至38%
京东加码生鲜电商市场
北京60家商企中秋销售20.1亿元
家乐福网上商城成都站上线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年9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 便利店渗透率上升至38%

 

在大卖场艰难转型的时候,“小而美”的便利店扎根在人们日益碎片化的消费持续生长。据尼尔森最新出炉的《2016年度中国卖场超市购物者趋势报告》显示,便利店的渗透率从去年的32%上升为38%,消费者对便利性的高需求将持续,他们的消费会进一步从大型商店转移到相对较小的零售渠道,便利店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业内人士指出,便利业在4~5年内或将迎来爆发期。在这一利好的背景下,以7-11为代表的多家外来品牌日前高调宣布在华店铺扩张计划,可以预见,未来的4~5年,外来便利店企业和本土便利店将展开一场激烈的竞争。

便利店行业逆势增长

便利店近年来惊艳的表现,成为零售行业交出的消沉业绩里的一抹亮色。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资料显示,2015年底62家便利店企业合计门店数为8.3万家,同比增长近一成,合计销售额增幅达15.2%,据推算,2016年中国的便利店市场规模将达1000亿元。

今年8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针对便利店行业开展了一次行业调查,调查显示,近四成的便利店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0%以上,2016年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称,在日本,便利店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超市,大体为54%∶46%。我国目前的实体零售市场,便利店和超市的占比大体是8%∶92%,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据业内人士介绍,“便利消费”早在2012年就列入商务部的工作重点中,可见,今后便利店将在中国市场飞速发展,无论是开店频率还是营业收入,其前景都会好于其他零售业态。

外来便利店品牌也早已盯上这块巨大的蛋糕。罗森作为中国大陆地区第一家日资便利连锁品牌,自2009年起加快在中国的发展计划,中国被视为最重要的海外市场。据了解,罗森计划2016年内将中国门店数量增至922家,预计店铺将净增270家,到2020年将构筑3000家店铺的体制。其他日系便利店也正野心勃勃地开展店铺扩充计划,全家目前以连锁加盟的方式在华运营约1600家门店,计划2016年度净增门店273家,预计上海将净增94家,居全国首位,此外,全家还将在成都和广州增加门店数量。

洋土便利店展开市场争夺战

事实上,单从店铺数量来说,本土便利店品牌要更强势,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发布的2016年连锁便利店大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连锁百强销售规模2.1万亿元,同比增长4.3%。门店总数达到11.1万余家,同比增长4.7%,其中位于中国连锁十强企业之首的易捷门店数量为25000个。

但据英媒报道,外国品牌仍然比中国的本土同行更受欢迎。其中,7-11最受欢迎,有20.4%的受访者说他们经常在该品牌的门店购物,这一数字比去年第四季度的数字高出1.1个百分点。全家便利店和罗森便利店的受欢迎程度同样有所提升,分别上升了0.8和1.2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我国便利店仍处于亚健康状态。并非所有的便利店都能从中分享市场繁荣带来的增长机会。据统计,国内便利店单店日销售额最高的有1.5万元,最低的只有755元,相差20倍。裴亮一针见血地指出本土便利店数量巨大却相对弱势的症结所在,尽管全国便利店的销售增速达到了25%,但是增长的来源绝大多数是外延式的增长——门店增长达到了22%。

广东省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认为,影响便利店的决定首先是选点要精确,便利店主营快消品、日常百货,单个门店只可以覆盖到附近社区、商圈半径,先入局者不仅占据了人流量大的地方,而且连锁便利店一般是长租,在商铺租金水涨船高的今天,先入局者租金成本较低。其次,便利店繁荣从来不是因为物美价廉,名副其实是因为“其便利”,能满足人们碎片化的消费习惯,所以其商品的筛选也至关重要。

便利店须探索服务新模式

本土便利店起初通过模仿外来品牌来获得生存的空间,7-11进入中国后,街头出现了很多山寨7-11的“彩条便利店”,但也只是“看起来”像而已,这些便利店品牌使用的是同一家供应商,提供毫无差异的产品。虽然也有成功的例子,但立足长远发展仅仅靠模仿是不够的。黄文杰表示:“外来便利店的商品也在本土化,这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人才流动、经营模式的借鉴不可避免,但本土品牌要有清醒的意识,模仿的只是第一步,创新才是动力。”

“本土便利店还处在一个摸索的过程,选择板块去做主题型、专业化的发展是趋势,考虑不同品类的搭配,一方面可以丰富品类,另一方面有助于进行产品筛选,在合理的范围内值得尝试。但不要偏离‘小而美’,向‘大而全’竞争,最后变成杂货铺。”黄文杰指出,由于中心城区房地产市场趋向饱和,便利店的可供选址已经极其少,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返乡创业的青年增多,二三线城市提升生活品质的需求增加,为便利店进入提供了土壤,渠道下沉是必然趋势,为相对弱势的本土便利店提供了抢先布局的新机会。

业内人士认为,从国外的发展经验和目前的现状来看,便利店作为触及用户最近的零售终端,未来将迎来更大的发展。以7-11为代表的国外先进模式,和国内互联网化浪潮等本土消费习惯相结合,或将成为便利店未来的发展趋势。但由于政策准入、投建周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注定这将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在此之前,国内便利店则将进入多种模式共存的阶段,在不断摸索中成长。(联商网)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