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原料奶生产商现代牧业发布上市以来最差业绩报告,截至6月底,该公司中期由盈转亏,亏损额为5.6566亿元,主因是原料奶售价下跌。现代牧业半年报严重亏损,是国内整个乳品产业产能过剩的缩影之一。
此前,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22次年会在广州举办。记者从会议获悉,当前我国乳制品行业遭遇困难时期,特别是行业上游由于奶牛养殖的盲目发展,导致原料奶产能过剩,部分地方出现卖奶难、倒奶、杀牛现象,甚至有部分乳企停工。
专家指出,中国乳业应以市场为导向,着手促进消费需求,并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强产业链的整合,进一步提高行业竞争力。
现象1
奶牛养殖盲目扩张致产能过剩
8月19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说,国内部分地方奶源过剩现象愈加严重,“原料奶产能过剩情况,受到主管部门和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对策。”
在今年6月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奶业大会上,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就已发出预警,目前国内奶业发展是近来最困难的一个阶段,3月份时奶牛养殖亏损面已经达到51%,并有扩大之势。
国内原料奶价格快速下跌,亏损从势单力薄的养殖户,进而蔓延到大型规模化牧场。宋昆冈分析,主要原因之一是,近几年来奶牛养殖盲目发展所造成的原奶产能过剩。
据介绍,近5年中国奶牛进口量是前10年的1.67倍。另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共有签约、开工、投产项目16个,其中万头以上牧场11个,总饲养规模26.8万头。
现象2
进口奶猛增 加工企业库存高企
原奶供应大幅增加,实际消费却没有同步跟上,身处中游的乳品加工企业同样日子不好过。尤其是当前不少乳企已构建“种养加产业一体化”模式,其库存仍处于高位。
今年上半年,虽然乳制品生产出现回暖增长态势,但库存仍然较大。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1667.5亿元,同比增长5.40%;库存产成品79.8亿元,同比下降14.28%。
宋昆冈宣称,由于国内消费拉动乏力,进口产品大幅度增加,乳制品生产维持较低水平的增长,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少有的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一方面,中国国产原奶、乳制品产能过剩,消费不振,另一方面,进口乳制品仍然保持高增长。2016年上半年,乳制品进口122.6万吨,货值33.8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0.49%和11.26%。
进口乳粉高增长,反过来又加大中国乳品、原奶过剩。国内一家乳企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国产奶粉成本大概每吨要2.72万元,加上加工费则超过3万元,而进口奶粉价格还不到2万元。
国内乳业资深专家宋亮表示,大量进口奶粉已经影响到国内乳品企业的正常经营。记者获悉,当前国内进口奶粉仍保持高速增长,另一重要因素是,近年来多家乳企包括圣元、雅士利、澳优、合生元等在海外投巨资建厂,从去年底至今年,这些乳企们海外工厂已投产,而生产的产品正陆续进入国内市场。
出路
加强产业链整合提升竞争力
“受制于原料问题,国内乳制品在价格方面缺乏竞争力,近年来乳品销量逐渐下滑,企业库存增加。”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在参加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年会时建议,行业应着手促进消费需求量、提高企业竞争力。
高延敏建议,应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增加乳品种类,有效促进消费需求量不断提高,并利用微信等多媒体手段对乳制品、健康食品等进行宣传;同时调整原料结构,增加在价格方面有优势的原奶。并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从企业管理、制造装备、经营销售等方面入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持续提高乳制品质量。此外,降低国内原料奶价格,提高集中饲养、规模化养殖规模。适当减少乳品进口量,避免相关矛盾的加深和出现。
宋昆冈建议,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加、消协调发展,化解原奶产能过剩带来的行业风险,要积极发展产业链的纵向联合,加工企业与奶牛养殖场结成紧密的经济联合体。
宋昆冈还建议,乳制品企业还要拓展销售渠道,大力发展网店销售,降低销售费用,以整个产业链的优势支撑行业发展,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升竞争力。(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