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商超博览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生鲜电商盈利难 困局待解
苏宁云商上半年营收687亿元
精品超市渐成购物中心新宠
超市发玉海园店重装开业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年8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鲜电商盈利难 困局待解
有数据显示,生鲜电商目前有4000多家企业,其中88%的企业都在持续亏损,盈利仅占1%,基本持平的占4%,7%则处于巨亏状态。生鲜电商到底中了什么“魔咒”,而这个“魔咒”又该如何破解?
 

一直被称为电商最后一块蓝海的生鲜电商,却没能在风口上飞起来。先是京东到家裁员、本来便利并入本来生活,之后又是爱鲜蜂裁员和天天果园关店。生鲜电商的发展滞后引人担忧。有数据显示,生鲜电商目前有4000多家企业,其中88%的企业都在持续亏损,盈利仅占1%,基本持平的占4%,7%则处于巨亏状态。生鲜电商到底中了什么“魔咒”,而这个“魔咒”又该如何破解?

天天果园各地关店

实际上,早在数天前,天天果园就传出了关店风波。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门店将全部关闭。目前,天天果园在苏州仅剩一家中转站,在成都的门店也只有寥寥数家。

天天果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关店并不是因为天天果园在生鲜O2O方面受到重创,而是在发展策略上变得相对谨慎一些。公司希望通过用户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测试,获得好的经验后再做推广。

天天果园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水果垂直电商之一,在2015年5月完成由京东领投的7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后,开始实施三大O2O战略,其中以果汁、水果为主,用户线上下单,实体店线下配送的O2O模式。

但互联网分析师唐欣认为,天天果园线下关店是因为经营亏损,根本原因是商业模式不成熟等问题。

本来便利并入本来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天天果园升级为“闪电送”以外,前段时间本来生活网旗下本来便利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有媒体报道,另一生鲜电商本来生活一手打造的本来便利(现已更名为极速达)宣告暂停运营。对此,本来生活网副总裁刘有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本来便利并未停滞,而是升级更名为极速达,将整合并入本来生活的B2C业务,本来便利的会员卡,也全部转到本来生活网上。

除了本来便利并入本来生活进行转型外,多家生鲜O2O公司不堪业绩压力,上半年已经开始削减成本进行裁员。

4月中旬,京东到家宣布与达达合并,而据部分微博网友透露的信息显示,与达达合并后,京东到家物流部将解散,并给出了一个二选一的解决方案:全职员工调动到京东快递或签自动离职单。而爱鲜蜂也被媒体曝光在7月份正在大面积“劝退”员工,将全国原本1100人左右“劝退”至700人左右,涉及市场、运营、客服、物流和产品等部门。

生鲜电商困局待解

作为电商市场少数的“蓝海市场”,顺丰、京东、阿里巴巴等乃至各大资本巨头纷纷扎入生鲜电商,但是成效却不大。而数据又给生鲜O2O市场泼了一盆冰凉的冷水:4000多家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都在亏损,只有极少部分盈利。

有业内人士认为,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阻碍生鲜产品发展有两个重要因素:打通产业链、降低物流成本。但两个因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因此,2016年的生鲜电商行业依旧发展缓慢,成为了“鸡肋”市场,看似前途无量,实则举步维艰。

唐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首先,生鲜产业利润本身就比较单薄,资产还特别重。传统生鲜业依靠各级渠道和实体店来经营,模式成熟,已基本占领主要市场。而新进入的生鲜O2O在渠道方面并没有太大优势,既要构建自有渠道,又要进行线上引流,这就大大提高了生鲜O2O的运营成本。

在互联网分析师李成东看来,所谓的运输成本,不单单是冷链运输相比普通物流的材料、仓储与运输成本,高达20%~30%的损耗率直接导致了商家盈利无望,而国外成熟市场中冷链运输的损耗率不过3%~5%。就算以最低限度的20%损耗率来计算,2015年度全部生鲜电商实际可销售产品金额高达700亿元,其中140亿元的部分被白白浪费在了运输环节,相比国外同行业公司少了110亿元的收入。

而在打通产业链这一点上,生鲜电商专家李志起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其过程会相对漫长,而且多数生鲜电商主要还是在营销和渠道上,但是对于农业种植养殖等并不擅长。农业的特点,比如非标准化和地域性的差别,都会给下端营销带来巨大的压力。 (联商网)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