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瓶装水产品的保质期不少于一年。瓶装水的制水一般是经过超滤设备除菌和去除离子,灌装是封闭式流水线,容器也经处理,最后再经紫外线杀菌和臭氧杀菌,基本上是无菌的,所以能存放一段时间。企业可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标注具体保质期。
尽管在不低于一年的基础上,瓶装水保质期由企业“自己说了算”,但企业一般也不会随意标注保质期,因为如果保质期标注时间过短,产品销售的周期就会相应较短,企业的相关成本会增高;如果标注时间过长,又怕产品在标注的保质期内变质,导致产品质量抽检不合格,风险和代价也会非常高。因此,企业只能根据自身技术水平,标注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保质期。
除了要看保质期,瓶装水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根据我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饮用水的酸碱度范围(pH值)需标注在水瓶身上,这点也是判断瓶装饮用水是否安全的重要指标。
正常人体血液的pH值在7.35至7.45之间,pH值范围在6.5至8.5之间的饮用水,最符合人体健康需要,而偏酸或偏碱的水都不宜长期饮用。对此,《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生活饮用水的各项指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其中饮用水水质指标从35项增至106项。同时,要求饮用水的酸碱度范围(pH值)应该在6.5至8.5之间,并且必须在纯净水、矿泉水瓶身上进行标注。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