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食苑杂谈
3上一版  下一版4
 
小小螺,深深忆
奶油汁香焗白贝
手把肉
鼎边糊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6年7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把肉

 

□ 崔岱远

七八月份的内蒙古大草原,远远望去是一片辽阔的绿海,海面上点染着无数小花;阳光下,蹦跳着的大青蚂蚱闪烁在五颜六色的花簇间,海和天衔接处游动着朵朵白云,那就是肥庾的羊群了。我兴奋地向羊群追跑着,可怎么也追不上,羊群总是离你不远不近,啃着萋萋芳草,只有牧人才能把它们赶回到圈里。不是哪里的羊都可以做出好的手把肉,只有这苍穹间饱浸了大地精华的绵羊才能做出那至鲜至美的珍馐来。内蒙古的羊鲜嫩不柴,据说是吃了野葱的缘故,肉不膻不臊,还带淡淡的草香。

一次在牧民家里吃手把肉,硕大的铜盘热腾腾地端了上来,里面是一整只羊顺着骨缝解成的十几块粉红细嫩的带骨大肉,盘子边上摆着几把锃亮的餐刀。接过主人递过的刀柄,我迫不及待地用刀切割下一块带肉的琵琶骨,真是太鲜太嫩了,丝丝缕缕间还渗着殷红的羊血。煮得半熟的肉充分保存了青草中摄取来的养分,唯有亲口尝过才能明白什么叫鲜,怎样才美。

喝上几碗奶茶后拿着刀,挑选自己中意的部位或割、或撕、或剜、或剔羊肉,蘸上野韭菜调制的酱料吃,鲜溢满腮。那附着在关节处的肉味道更是咂摸不尽,想吃到嘴却不容易,我只好顾不得斯文,用手把着骨头两端一通狂啃,恨不能把脸贴在肉上。据说会使刀的人可以把骨头剔得精光。

肉吃得正酣,牧民又端上来个一尺多长的盘子,里面摆放着冒着热气的青灰色羊肠。我小心翼翼捏起来割下一段,发现里面充满绛红的膏腴,试着吃上一口,柔韧的肠衣包裹着松嫩的羊血,渗透了肠油的脂香,咸鲜中略带些膻气,别是一番风味。这就是当地人叫“活倒肚”的羊血肠,是用刚宰的羊血和荞麦面加进作料灌在羊肠子里做的。

请教主人用了什么绝技煮出这等人间美味?回答让人意外:“就是大锅烧开水撒了把盐,加了些山花椒,此外什么也没有。要说绝技可能是那特别的燃料,不是柴火不是煤,而是晾干了的牛粪。牛粪着得快,火力旺,青烟里弥漫着淡淡的草灰气,肉下锅后半个多钟头就变色,充盈了滚烫的水汽后赶紧出锅。时间长了肉发紫,也就不嫩了”。

“若是冬天,前一天的肉没吃完的,拿到外面冻了,早晨带着冰碴,用滚烫的茶一冲,太棒了!”听着主人娓娓道来,我们想象那会是怎么样的美味。

开席时,烈日当头,骄阳似火,酒酣后,四野黑漆,繁星漫天。说话间牧民又端上来一盆滚烫的羊汤,汤上飘着翠绿的野葱花,汤未入嘴,那扑鼻的香气已经让人熏熏然了。足足喝上一大碗,肌爽骨清,整个人也化进了这片无尽的草海。

 
3上一篇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