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消费警示
3上一版  下一版4
 
违规售鲜切水果 超市遭索赔
如何分辨“注胶虾”?
怎样选购鸡精?
政策法规
信阳某店“雨前茶”未采先卖案件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年7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违规售鲜切水果 超市遭索赔

 

金先生在北京华联超市大望路店购买了鲜切水果,次日发现无法食用。因认为超市不具备即食鲜切蔬果的经营资格,他将北京华联综合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联综合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大望路分公司告上法庭,要求退货、返还货款3300余元,并提出10倍赔偿。此前,超市经原告举报,因不具备经营资质已被行政处罚。近日,此案在朝阳法院开庭审理。被告方表示,超市在新规定出台后一直在办理相关行政许可,原告在此期间恶意购买,属于恶意索赔。

违规售鲜切水果遭罚

金先生说,去年6月21日,他在华联超市大望路店购买现切、现剥盒装榴莲肉,和现削的金钻菠萝、进口青西柚肉,共花费3393.8元。次日准备食用时,发现全坏了。经上网查询,北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即食鲜切蔬果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中规定,自2015年3月1日起,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不得生产销售即食鲜切蔬果产品。经举报,华联超市大望路店由于不具备即食鲜切蔬果的经营资格,朝阳区食药监局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

金先生认为,被告超市未取得生产许可相关资质,违反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的食品,可依照相关法规要求其10倍赔偿。为此,他起诉要求被告退货并返还货款3393.8元,同时支付10倍赔偿33938元。

超市称原告恶意购买

被告超市表示,北京自去年3月1日后,才开始对经营即食鲜切水果要求办理行政许可。此前,被告超市一直在销售。新规定出台后,超市也一直在办理增项。在接受行政处罚后,增项已办理完毕。去年6月底,超市取得了相关许可。“在我们办理增项期间,原告进行了投诉,属于恶意购买。”超市声称。

被告代理人还指出,行政许可是行政管理事项,不能作为原告民事索赔的依据。超市销售食品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原告亦不能证明其购买的食品有隐患。“标签上已注明保质期就是购买水果的当日。”

被告代理人认为,原告仅基于超市未办理相关行政许可,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要求承担10倍赔偿责任,是对法律的曲解。“公司现已取得许可,对于原告恶意购买、恶意索赔的行为,希望法院不予认可。”

对此,原告表示,其购买当日,被告并未取得相关许可。被告应在取得许可证的情况下才能经营鲜切水果。庭审最后,原告方表示愿意调解,被告代理人称需要与公司沟通。此案未当庭宣判。(新华网)

编后记:

炎热的夏季,人们喜欢购买即食鲜切蔬果,但夏季温度过高,食物的保存期限较短,很容易腐败变质。所以,消费者在购买即食鲜切蔬果时,一定要注意看超市是否具有食品生产许可证,以及食品的保质期有多久。因为北京从去年3月1日起,在《即食鲜切蔬果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中就有规定,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不得生产销售即食鲜切蔬果产品。发现有违规现象,可以向食药监局举报。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