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乔生 为增强首都人民食品安全共识,提高北京地区食品安全总体水平,进一步做好首都食品安全新闻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好《中国食品安全报》等新闻媒体社会的引导、倡导、导向作用,北京市食药安委办副主任、市食药监局副局长王福义一行于6月30日上午到报社调研。调研中深入了解报社发展历程,并就北京市食药安委办公室、北京市食药监局与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共同主办的《首都食品安全周刊》出版工作进行交流座谈。本报社长、总编辑朱长学详细介绍《首都食品安全周刊》从创办到顺延至今的发展以及大采编中心情况,并陪同察看了报社的办公场所和工作平台,了解中国食品安全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系统的运营质量。
朱长学重点介绍了《首都食品安全周刊》创办九年来的办刊经验和工作收获。《首都食品安全周刊》创刊于2007年,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成为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新闻宣传的主阵地。他同时表示,报社会再接再厉,争取把《首都食品安全周刊》办成“平安首都”的食安窗口和舆论平台,助力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升,增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传播健康食品安全科普知识。
王福义充分肯定《首都食品安全周刊》多年来立足首都,紧密围绕北京市食药监管重点工作,为推动北京市食品安全水平提升做了大量积极有益的工作。他说:“报社的同志非常敬业,报道工作非常全面,采编水平较高。”下一步,将深入立体借助《首都食品安全周刊》与首都食品安全网等媒体覆盖面广、辐射力强的优势,将食药安全科普知识向市民全方位普及、推广,实现“共治共享”。他也指出,近两年来,网络食药安全问题谣言泛滥,严重影响国家形象,削弱公众食品安全消费信心。而报纸等严肃媒体秉持用正确舆论引导人,严谨审稿流程,专业性更强,可信度更高,是职能部门可信任的舆论阵地。
北京市食药监局宣传处处长张黎明、餐饮处处长刘国斌陪同调研,报社副社长李标以及部门负责人等参加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