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大家讲坛
3上一版  下一版4
 
食品安全监管重在抓好生产环节
专家解读非法添加西地那非
只是餐饮安全第一步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6年5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透明厨房”
只是餐饮安全第一步

 

□廖海金

“透明厨房”模式如今已在全国一些地方推广开来,此模式将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加工制作的关键场所和重要环节通过透明玻璃窗、视频显示、隔断矮墙等方式展示给消费者,实现食品加工过程的透明化。

毋庸讳言,“透明厨房”的推出有其积极意义。首先,作为一种保障餐饮安全的新实践,“透明厨房”以实时直播的方式将食材选择、烹饪加工、剩菜处理、餐具消毒等所有环节,以及厨房卫生情况、厨师仪表穿着等,一一呈现给食客,保障其知情权与监督权,让他们吃得更放心、吃得更安全;其次,通过“透明厨房”,餐饮企业既可约束与规范厨房工作人员的行为,又可巧妙地秀出本企业独特的烹饪文化,赢得更多食客对本企业的信任。再者,便于执法人员通过远程监控对饭店进行实时监管,可以有效缓解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

诚然,消费者到餐饮服务单位用餐,厨房是最为关键的一环。“透明厨房”藏不住猫腻,看得见食品安全,应当在餐饮企业推广,成为标准配置。

不过,这种利用电子设备让厨房透明起来的做法,只适合在有实力的大中型餐饮企业推广,而大多数中小餐饮企业要有自己的模式。例如有的小餐饮厨房利用透明玻璃隔开用餐区与操作间,顾客同样可以清楚地看到厨房内的情况。因此,应该积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采用不同模式来改善餐饮企业食品安全和卫生状况。

然而,凡事都不是绝对的。“透明厨房”也不是灵丹妙药,毕竟,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阳光化,不仅仅是厨房存在形式的阳光化,“透明厨房”难以解答消费者担心的所有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彻底破解食品安全困局,既要依靠监管部门敢作为、善作为,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每一个环节实行阳光监管,并强化问责处罚力度,更要依靠餐饮企业严格自律、诚信经营、敢于担当。如此,才能更好地呵护公众“舌尖上的安全”。

 
3上一篇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