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便捷的全球贸易和快递配送,已经让电商成为不少人的首要购物渠道。然而,春节期间,电商的运营因快递人员回家过年而出现配送缓慢。这给了商场回流平时客流的机会。其实,商场出现的窘境并非完全是电商发展所致,需从自身找原因。
“我已经五六年没有好好去商场逛过了,主要就是淘宝、特色小店和海淘。”在上海工作的白领王小姐说,从性价比看,商场即使打折,也很难和电商拼价格。
过去,很多人去商场购物是看中线下的体验和售后的方便,但现在一些实体店的售后、收据等不完善,反而不及网络上的电子证据来得准确。
“在网上购物,‘小二’说过的每一句话都有聊天记录作为证据,以前觉得维权不方便,现在发现只要截了屏,大部分商家都会认自己说过的承诺。”上海市民贾小姐说。
电商的冲击只是外因,实体店日子不好过,也有其内因。业内人士认为,实体店最大的成本就是房租,房租和人工成本已经占到60%以上,而这块是没有办法克服的。实体店大多都是租地方,租约一到期,租金每年都要涨20~30%。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就出现了一个悖论:不涨价就眼见着亏本,涨价消费者就转移到电商了。成本难以消化,才是内因所在。
“虽然业内已经意识到百货店品牌雷同现象严重,但考虑到引进品牌、培育客户面临较高的经营成本和时间成本,商场管理者还是相对谨慎。”上海商业信息中心首席研究员齐晓斋认为,商场同质化情况并未有明显改观。
专家认为,面对面的销售不会消失,新老业态“交锋”虽激烈,却谁也不可能消灭谁。实体店可以从新业态中学习,强化固有优势。
线下购物如何才能“猴”厉害?“体验和个性化的服务会是实体店的‘杀手锏’,这也是电商无法取代的。”齐晓斋说,百货商店就是要突出体验,用服务让消费者更舒适,例如有的百货店倾向精致购物环境,提升购物体验;有的则转向学习大卖场和快时尚类的自助式购物,降低运营成本。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