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勇
随着一年当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的到来,北京也进入今冬“最冷周”。据记者了解,受低气温及降雪影响,北京各大市场蔬菜价格涨幅明显,又因年关临近,蔬菜价格整体呈现“涨声一片”的趋势。
寒潮来袭菜价上涨
近日,记者在市区超市、市场了解到,随着寒潮来临,部分菜价应声而涨,价格涨幅最大的是绿叶类菜,在一些零售菜市场,各种叶类菜价普遍涨价1至2元。市场销售人员表示,寒潮和节日因素的双重影响,是导致部分蔬菜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在市场选购小白菜的李阿姨告诉记者:“前几天还不到4块钱一斤,现在已经涨到快6块钱了,西红柿和黄瓜最近几天也涨了不少。”该摊位摊主也抱怨说:“这些蔬菜很少有本地的,大部分都依赖外地供应,这几天各地降温下雪的,菜价本来就高,又赶上年边,比平时就格外地贵一点了。”
“虽然菜价普遍上涨,但为了保证货源,我们增派采购员去各蔬菜产地加强联系,基本保证蔬菜的日常基本供应。”一超市负责人表示,另外他强调,虽然大部分蔬菜价格都“看涨”,但也有部分蔬菜并没有受太大影响,市民可适当改变食谱,选购一些比较便宜的如大白菜、豆芽、胡萝卜等蔬菜。
蔬菜供应有保障
尽管天气寒冷,新发地市场依然热热闹闹。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北京80%的农产品靠外埠供应,为保障春节期间蔬菜供应,北京市商务委日前召开的春节保供大会,确保在极端的天气环境下,首都市场蔬菜供应稳定。
该工作人员表示,今年冬季最低气温刷新了往年的纪录,低温也导致蔬菜价格和生长环境都会受到影响。为了保障供应,新发地市场在全国各地约400亩的供应基地,在海南、越南的基地和产地市场建设,可以确保京城农产品供应不受太大影响。
此次,据记者了解,为保证蔬菜供应,同时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三地商务部门首次签署了“京津冀三省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和应急保障互助框架协议”,确保首都市场上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稳定。北京市商务委方面表示,三地互助有利于推动京津冀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生产、仓储、流通和销售合作,进一步提升市场供应和应急保障能力。同时,市区商务部门还将开展蔬菜等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和应急投放网络检查,确保政府储备数量到位,质量合格,应急投放网络通畅,做好应急供应准备工作。
后期仍以涨为主
据北京新发地市场统计部介绍,目前,寒潮正席卷全国大部分地方,同时临近春节。按照往年规律:天越冷,菜价越高,临近节日,菜价越高。北京新发地市场统计部门预测,近期菜价或将呈连续性上涨态势。
虽然寒冷天气已接近尾声,但是春节的消费旺季接踵而来,市场需求明显拉大。在供应吃紧和需求放大的双重作用下,未来蔬菜价格将继续保持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