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3年8月15日,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市16个区分局也陆续挂牌。二年多来,在北京市局的领导下,各区局励精图治,为实现社会共治、确保辖区食药安全做出了贡献。
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环境,必定也有不同的特点。本报编辑部特别策划的“局长特约专稿”《经验交流》专版,本期刊发朝阳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立新撰写的文章。请关注!
朝阳区食药监局履职两年多来,在市局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尽职尽责,不断创新监管手段,严格技术监督,共同谱写了朝阳区食药安全的壮美画卷。在刚刚结束的2015年,我局食品类监督抽检7100件,合格率98.79%,药品、药包材和医疗器械抽检抽验989件,合格率100%;全年共受理举报投诉11934件,立案案件3680件,罚没款2756余万元,辖区食品药品市场安全稳定。
辖区总体情况
朝阳区食品药品监管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一是监管主体多。朝阳区地域面积470.8平方公里,连同外来人口有425万人口,目前辖区食品药品监管主体6万余家,但全区承担食品药品监管任务的执法人员只有247名。每个街道(地区)食药所专业执法人员只有2至5人,连同街道(地区)政府配备的辅助执法人员,每个食药所一线执法人员也仅有7至8人。二是监管任务更具紧迫性和挑战性。朝阳区使馆多、新闻媒体多,国际化程度高,一旦出现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可能会被迅速渲染放大,如处置不及时、不妥当,就可能酿成政治性、群体性事件。三是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多。朝阳区城乡二元化结构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密集,小作坊、小卖部、游商、摊贩、街头烧烤经营者数量大,形成相当程度的安全隐患。四是大型活动保障任务重。水立方、鸟巢等大型场馆,朝阳大悦城等大型购物商场,三里屯酒吧一条街等娱乐场所,以及北京60%的星级宾馆(饭店)都聚于此,是“中网”等国际赛事、国家重大活动的举办地,保障任务异常繁重。
创新监管手段
筑牢安全防线
分片管理。辖区有43个食药监管所,在区域划分上分成六个片区,由六位党组成员分管,每个片区选出一位片长,片区食品药品安全由片长负总责。所与所之间联合值班,相互抽查。在应急情况下,可以实现对片区里食药所的所有车辆、设备及人员的统一调度。
创建全局集中应急体系。成立了由193名专业执法人员组成的应急团队,根据执法岗位与业务能力特点,组成31个应急小组,每天有6至7名专业执法人员在局机关值守,实行24小时不间断应急值班,使应急值守工作常态化。2014、2015年共计成功应对多起应急突发事件,及时消除了事件影响,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扩大。
建立“一部、五组、六片区”大型活动保障指挥体系。针对朝阳区大型场馆多、大型酒店多,大型活动保障任务繁重的情况,积极搭建“一部、五组、六片区”(“一部”即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指挥部,“五组”即建立行政指挥组、综合协调组、核心区安全保障组、城市安全运行组和应急投诉处置组,“六片区”即将辖区43个食药所按区域分成6个片,片里的食药所之间联合执法)的保障指挥体系,并从科、所、队挑选出30名责任心强、工作踏实、政治觉悟高的人员,组成大型活动保障团队,2014年、2015年共计完成中网、世锦赛等50余项大型活动保障任务。
不断提升法制建设水平。一是建立了由53人组成的法制员队伍,并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情况,进一步优化法制员制度,建立片区法制员队伍,负责片区案件的核审工作,同时,试点案件终审权力下放,由片长对处罚金额在2万元以下的案件进行终审,切实提高执法效率。二是通过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案卷评查等办法,有效约束执法行为。同时,积极借力外脑,聘请长期法律顾问,加强与朝阳区法院行政庭相关负责人及法官进行会商研究,聘请律师事务所团队侧重负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的应诉答辩事项,确保了案件审议零误差。三是针对执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组织召开重大疑难案件会商会,同时,积极深入各片区,对当前执法工作现场调研指导,并强化业务培训,开展党组成员、中层干部会前学法,积极组织“大比武”,使全局的执法办案水平显著提升。
促进形成社会共治格局;积极争取区政府的支持;借力区人大;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参与。2014年、2015年共计受理举报奖励99件,发放奖金3.3万余元。同时,通过报刊、电视、网络、微信等媒体,加大社会宣传,有效引导了社会舆论,并以“3·15消费者国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月等为契机,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
加大执法力度
紧抓大案要案
针对重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检查。结合季节、消费习惯等特点,2014年、2015年重点开展了年夜饭、农产品质量安全、畜禽产品、夏季食品、农村食品市场、校园周边及儿童食品、建筑工地食堂、医疗器械五整治回头看、虫草类保健食品、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过期食品、校园周边食品、建筑工地食堂等50余次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各类专项整治共计出动执法人员40余万人次,检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户近7万户次。
大力推行错时执法,从源头控制风险。针对高风险环节,我局积极组织开展错时执法,在超市开市前、餐馆用餐高峰期、市场进货时间等时间段开展巡查,提高了执法效率和效果。先后在凌晨时分对大洋路农副产品市场、东方盛泽东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朝来万通农贸市场内正在交易的猪肉开展夜查50余次,对鲜肉的主要进货渠道和来源的详细产地及屠宰加工企业进行摸底排查,并现场对猪肉进行快速检测,由检测机构对猪肉进行采样,确保从源头上控制食品质量安全,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加大大案要案查办力度,形成社会威慑力。自建局以来,我局紧抓举报投诉线索不放松,同时,主动出击,查办了多起有重大影响力的违法案件,如萨拉伯尔过期食品案、爱玛客北京分公司无证从事餐饮服务经营活动案、望京医院使用无产品注册证书医疗器械等。这些大案要案的查处,有力打击了食品药品安全违法行为,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威慑力。
加强基础建设
提升基层执法能力
加强基层食药所示范化建设。食药所建设积极向示范所标准看齐,不断完善各项基础条件。2014年,十八里店、劲松2个街乡食药所被评为全市“示范所”,小关等3个街乡食药所被评为达标所;2015年又有望京等5个食药所具备了示范所、管庄等21个食药所达到达标所的基本条件,正在等待审核中。同时,加大食药所基础硬件建设,为食药所配备了数字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系统、ATP荧光检测仪、药品快速筛查检测试剂箱等食品药品快速检测检验设备,并在辖区设置了55个食品药品快速检测点,目前设备已到位。
不断提升基层食药所监管工作能力。今年,经过多次研讨、座谈,区政府为6个片区配备快速检测人员12名,负责食品药品的快速检测工作;为有形市场配备食品药品安全检测员28名,负责有形市场的监管。目前,监察员队伍已经达到185名,基层执法力量得以增强。与此同时,通过考核、集中培训或者一对一培训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升基层工作能力。
加快建成食品药品安全监控中心。我区食品安全检(监)测能力专项建设项目总体进展顺利,2015年2月完成了工程立项工作,市局招投标工作已完成,现已进场施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预计今年3月完工。届时,2700平米的监控中心将建成投入使用,将有效提升辖区食品药品检验能力。
加强对企业自检室的管理。一是完成了全区32家企业自检室摸底调查,并根据摸底情况,对企业自检室进行清理整顿,摸清保留的企业自检室检测能力,对于不具备条件和能力的,全部收回;对于符合检测条件、具备检测能力的,将加强技术指导,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二是积极组织各企业自检室参加市食药局组织的培训,保障了企业有效发挥主体责任。
以服务促监管
打造食药服务品牌
2015年,局党组多次研究,挤出经费,从各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卫生间、淋浴间、值班室、食堂等设施,并修建了体育设施,营造了舒适、高效的办公环境。不仅增强干部职工身体素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更培养了集体荣誉意识。
大力推进许可改革工作,优化许可准入程序。2015年,食品经营许可历经“先照后证”、“三证合一”、许可法规修改等较大变革,我局做好先照后证衔接工作,助推许可改革顺利落地。同时,配合区政府招商引资,分别为长楹天街、东坝金隅嘉品MALL开通了绿色通道,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强化审批认证,打造食药品牌服务。严格市场准入,规范窗口服务,开通了网上办事指南,同时,加强“窗口”管理,强化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窗口”的理念,全局累计收到各类企业40余面锦旗。受理窗口连续两年荣获朝阳区“红旗窗口”及“服务之星”。
推行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分级分类监管。一是稳步推进餐饮单位量化分级工作。辖区餐馆、快餐店、小吃店、饮品店、食堂等餐饮单位9532户,于2015年11月底前全部完成量化等级评定工作。朝阳大悦城作为量化分级工作试点,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得到市局的充分认可。二是以新版GSP和日常监督为抓手开展辖区药品零售企业的分级分类工作。充分发挥业务科室作为业务指导、审核机构的作用,同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引进医药行业协会对零售企业分级分类工作予以人员和技术资源的支持,取得良好效果。年底前已完成辖区895家药店新版GSP认证和电子监管工作。三是积极推进药品生产企业新版GMP认证、药品零售企业新版GSP认证和规范化管理,全面实现药品电子监管。结合所掌握的企业动态情况,进行风险分析,开展有针对性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提高了监管效果。
机构改革完成已经两年,我们全体干部职工在食药安全保障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积极奉献,尽职尽责。下一步,我们将以“三严三实”系列教育活动为重点,积极展开党风廉政建设,将这支队伍打造成一支作风真正过硬、专业水平更强的食药坚兵,将一如既往地以发展的眼光、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打造食品药品健康朝阳、绿色朝阳、和谐朝阳,进一步提升辖区百姓食品药品安全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