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军三
编者按:2013年8月15日,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市16个区分局也陆续挂牌。二年多来,在北京市局的领导下,各区局励精图治,为实现社会共治、确保辖区食药安全做出了贡献。
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环境,必定也有不同的特点。本报编辑部特别策划的“局长特约专稿”《经验交流》专版,本期刊发怀柔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军三撰写的文章。请关注!
怀柔区地处北京市东北部、燕山南麓,面积2122.6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9%;下辖12个镇、2个满族乡、2个街道办事处、32个社区、284个行政村;辖区共有食品药品经营主体13825家。
自2013年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以来,怀柔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市食药监局和怀柔区委、区政府的正确指导与大力支持下,围绕“让全区人民享受更高水准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的核心目标,遵循“保障公众安全健康至上,提高优质高效服务至上”基本准则,践行“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持主动服务,坚持勤勉作为,坚持务实高效,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效地确保了辖区食品药品安全。
提升综合素质
在队伍建设上显成效
以建设“服务性综合科、专家型业务科、复合型基层所、精干型稽查队、效能型公务员”的“五型”团队为目标,以“抓班子、带队伍,严管理、强素质,善协调、顾大局”为主线,通过严格制度要求,优化干部队伍;通过强化纪律建设,严格遵规守纪;通过素质教育建设,提高能力水平。一年来,制定了食药局议事规则和各项管理制度;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培养选拔一批优秀中青年干部,走上科所级领导岗位;落实党风廉政教育活动,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廉政承诺书》;执行“一岗双责”和“十二条禁令”,开展纪律作风大整顿;邀请专家进行专题教育,开展多层级内部教育培训;组织庆“七一”上党课,联乡帮村和军民共建活动,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群众和“英雄营”官兵,进行职工主题教育;举办职工健步走,组建合唱队、篮球队、羽毛球队和乒乓球队,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全年我局职工没有出现违规违纪行为。
汇聚各方智慧
在社会共治上显成效
1.坚持政府主导作用,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区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带队检查食品安全工作,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列为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重要内容。区政府与各成员单位、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全部签订了责任书,并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区政府绩效考核和区委组织部考核内容,由区监察局对食品安全工作立项督查。
2.食品监管三级网络初步建成,属地职责落实到位。区食药安委切实履行综合协调职责,制定了《镇乡、街道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协调议事规则》,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及时通报情况,布置当前重点工作;镇乡、街道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积极组织成员开展专项检查、联合检查,强化了执法威慑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全区312名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在各镇乡、街道食药所指导下,积极履职,摸排隐患,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延伸到村(居)委会,纳入网格化管理。
3.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推动成立“怀柔区食品药品安全企业协会”,区餐饮协会、酒类协会、医药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通过召开会议、签订自律承诺书、组织会员观摩等形式,达成共同抵制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共同推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的。
切实履职尽责
在科学监管上显成效
1.规范行政许可,提升服务效能,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一是积极响应商事制度改革要求,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严格贯彻落实“先照后证”改革,将食品生产许可、食品经营许可等7项许可审批纳入“先照后证”事项。二是便捷高效服务,建立了首席(所长)负责制、便捷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风险防范责任制,搭建起了行政许可窗口、机关科室与街乡食药所“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形成了“一口对外、集中受理、分类核查、统一审批”的行政许可模式。三是实施一体化受理。鼓励和引导申请人网上申请,在许可窗口设置不同业态申请表格填写模板,指定专人全程指导填写。办事群众对我局许可窗口服务满意率达到100%,审批时限总体压缩30%,许可窗口3人次被区许可办评为“服务之星”。
2.风险控制有力,食品安全零事故
疏堵结合,治理无证。我局制定了《怀柔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无证餐饮服务单位安全管理与防范工作意见》报请区政府批转执行。对全区食品无证生产经营单位摸底建账,详细了解和掌握无证经营具体情况,统计分析原因,实施分类挂账管理,按照水源保护区、违章建筑、待拆迁等无证原因分级督办。一手抓疏导办证,指导无证经营单位加强规范管理,达到条件和标准的予以审批;一手抓查处取缔,对经宣传引导、检查规范达不到办证要求和标准或其他原因无法取得食品许可证的无证生产经营单位,属地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依法取缔或关停,有效规范和净化食品生产经营秩序。
查整结合,常态管理。坚持执法力量下沉基层,从提高监督检查覆盖率和重点单位监督检查频次入手,强化日常执法检查,提升执法效率,圆满完成政府折子工程、为民办实事项目。同时,从食品药品安全的重点环节、重点区域和重点问题入手,从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大宗食品入手,围绕肉类、食用油、食品添加剂、胶囊制剂、中药饮片等开展了20余项专项整治行动,实现了“月月有行动、季季有安排”的常态管理。
巡检结合,科学监管。在开展日常巡查基础上,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开展食品质量抽样监测。统一制定计划、统一组织实施、统一职责分工、统一数据汇总分析、统一结果利用、统一信息发布,以客观评价全区的食品安全状况。开展覆盖种植、养殖、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抽检监测。开展对豆芽、即食鲜切蔬果、牛羊肉片(卷)等高风险食品监管及后续风险监测。根据检验检测结果,对不合格食品及时采取停售、下架、退市等市场控制措施,并从中找出风险点,为监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为打击违法犯罪提供精确靶向。
3.不辱使命,圆满完成大型活动保障任务。每次大型活动食药安全保障,我局都提前介入、全程驻点保障。提前制定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对接待单位进行全项检查,排查风险隐患,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提升安全意识。2014年APEC会议期间,我局严格按照“一丝不苟、滴水不漏,准确无误、万无一失”十六字方针,整合执法力量,加强部门协作,细化工作流程,开展拉网式检查,严盯严防严守,举全局之力保障了核心区雁栖岛午宴、雁栖湖高官、媒体和工作人员用餐绝对安全,实现了“万无一失”的工作目标。201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阅兵式期间,3家食品供应企业累计供货234批次,总计31.0632吨,抽检样品237批次,均100%合格。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嘉年华期间,整合全局执法资源组成9个食品安全保障小组,保障了11家接待单位用餐安全。我局还先后完成了汤河川满族风情节、琉璃庙镇民俗敛巧饭、第四届北京电影节嘉年华、宝山镇2014户外挑战赛和美国总统夫人米歇尔来怀观光、“读懂中国”会议、世界水电大会、汽车场地拉力赛、木火节等一系列大型活动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任务。
夯实基础工作
在综合治理上显成效
1.开展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对全区餐饮企业实施评星定级过程中,我局积极引导,大力宣传,扩大影响,激发大型企业争高创优积极性;先后组织开展了系统培训、行业培训和区域培训,有效提升餐饮单位负责人认知水平;开展分片互评、小组复核,提高评审的一致性;帮助扶持集体食堂、中小型餐馆进行硬件升级改造;与教委协调沟通,普遍提升学校食堂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与旅游委联合开展督察,督促宾馆提星升级。截至目前,我局已全部评定全区应评级2833家单位。
2.推广统一标准,规范药品经营秩序。一是开展药品零售企业新版GSP认证。通过指导企业认真开展自查,及时查漏补缺,整合力量全面规范认证,已完成全部零售药店新版GSP认证。二是开展药品零售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将辖区药品零售企业按经营管理分为一类零售企业、二类零售企业、三类零售企业,按风险等级分为三级风险、二级风险、一级风险,待等级评定后,在其明显位置悬挂分级分类标志。
3.强化基层建设,发挥食药所基层堡垒作用。第一,加强食药所规范化建设,16个食药所做到了标志规范,制度上墙,一口对外受理个体食品流通行政许可,辖区经营单位一户一档工作有序推进。第二,加强对食药所考核指导。年初重新修订下发《怀柔区食药所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并完成了全年2次考核;分批次组织培训食药所干部,提升基层执法人员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通过相互观摩学习、经验交流和座谈研讨,推进基层规范所和快检能力建设。第三,积极推动食药所与属地政府的协调运行机制,发挥街道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作用,形成执法合力,强化执法力量调动指挥、突发情况应急处置和市场日常巡查;第四,协调基层政府解决食药所办公用房问题,在属地镇乡街道政府支持下,多个食药所增加了办公面积,明显改善办公条件。
回顾局成立2年来的工作,我局务实履职、严谨服务、规范执法,确保了全区食品药品市场稳定有序,实现了食品药品安全零事故。但是我局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着监管能力与监管需求不相适应、无证食品经营单位仍然存在、执法队伍内部管理精细化程度不足等突出问题。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食药系统从打基础、抓巩固转向适应新形势、新业态、新要求,全面依法履职,更加积极作为的一年。怀柔区食药监局继续在市局的直接指导下,围绕中央“十三五”时期“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重大部署,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依据《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积极践行“正气、团结、笃学、敬业”工作理念,在2016年着力打造“12331”工程,即“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确保辖区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中心,坚持一手抓队伍建设,一手抓职能履行;积极构建许可服务、日常监管、执法办案三项格局;加快建设社会共治体系、信息化服务体系、现代化检测体系三大支撑体系;实现以人为本,培养人、造就人、提升人、使用人的最终目的,推动各项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