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艳杰 梁珂珂
学校是人群高密度集中的重要区域,校园食品安全工作事关学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事关合格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来不得半点松懈和麻痹。顺义区食药监局高度重视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抓源头、严执法、重培训,“三措并举”护航校园食品安全。
执法人员走进光明小学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执法人员在耿丹大学举办了校内全体餐饮服务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讲座。
中考期间,对牛山一中分校食堂食品进行检查。
执法人员对小饭桌进行食品快速检测。
为2015国际学生北京夏令营食品安全提供保障,图为执法人员现场检测餐具菌落总数。
摄影:张宇航
抓源头:推进原材料集中采购
顺义区食药监局成立以来,协调组织区教委、区农委等部门持续推进学校食堂大宗原材料集中采购工作。每年对采购单位进行公开招标,全区69所幼儿园、中小学校与中标企业签订供货合同,集中采购包括米面、肉蛋、油、蔬菜、水果、调料等大宗食品原材料。区局严格准入供货标准,丰富采购内容,加强日常检查和抽查力度,及时交流沟通、反馈情况,完善各项管理措施。2015年,区局对《顺义区教育系统学生食堂食品原材料集中采购项目入围招标公告》中招标人和供应商应具备的资格作了修改补充,共招标供应企业13家,确保进入校园的食品原材料质量过硬、价格合理。
严执法:专项整治校园内外环境
学生群体和校园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食品监管部门要提高监管针对性,加大执法力度。顺义区局在中考、高考、暑期培训等学校重大活动,“五一”、“十一”等国家法定节假日,以及夏秋季节等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从生产、流通、餐饮全链条加强区儿童食品和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监管。与学校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以学生食堂、校园周边200米以内食品经营者为检查重点,检查校园及周边经营膨化食品、休闲食品、方便食品、乳制品、肉制品、饮料、雪糕、糕点等食品种类,严厉查处超过保质期、假冒伪劣、“三无”食品等,取缔无证食品经营单位,加大食品监督抽检和快速检测力度,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要求的食品及食品添加剂,让垃圾食品远离校园,净化校园食品安全环境。
同时,顺义区局主动出击,加大对私办园、小饭桌等违法经营行为的整治力度。区局积极联合消防、教委、公安等部门开展私办园安全大检查,重点就孩子们的就餐情况与各幼儿园负责人进行了沟通,现场指出其存在的安全隐患,要求其限期整改,并同私办幼儿园签订了《安全责任告知书》,明确其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告知其在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前不得对孩子进行供餐。对于未取得法人资格等合法手续的私办幼儿园,属地食品药品监管所与政府和各执法部门密切配合,依法予以取缔。
针对学生小饭桌食品安全隐患,顺义区局对学生“小饭桌”实施登记备案管理,开展摸底调查,全面掌握其经营状况及风险点,并按一户一档要求建立监管档案,明确学生小饭桌位置、就餐人数、开办者姓名、联系方式。督促学生小饭桌进行改造升级,完善索证索票、进货查验、清洗消毒、健康体检、饭菜留样等制度,规范经营管理,主动申请登记备案等,加强日常监管,严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重培训: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
食品安全,意识先行。顺义区局加强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单位宣传培训,推动食品生产经营者履行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同时,组织开展“远离美味陷阱 共创安全饮食环境”等主题的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和食品安全读本,开展食品安全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师生和家长宣传食品安全热点问题、新兴现象,普及食品安全科学知识,提高认识水平和防范意识。通过广泛宣传,大手牵小手、小手拉大手,共同形成校园、家庭、社会多元化的食品安全构架体系,提升食品安全综合防范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