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好水北京
3上一版  下一版4
 
首都“大水缸”密云水库蓄水10亿方
北京城区日供水量70%以上来自“南水”
“水资源与国家安全”论坛在京举行
破解你对饮用水的认识误区(二)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5年12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破解你对饮用水的认识误区(二)

 

误区四:矿物质水与天然矿泉水一样。其实两者有很大的区别:首先,矿物质水属于人工制造的;天然矿泉水是天然的,生理活性好,易吸收。在所含矿物质方面,天然矿泉水所含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种类多于矿物质水,如偏硅酸就是天然矿泉水的独特成分,矿物质水是不允许添加的。在执行标准上,矿物质水的原水只需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即可;天然矿泉水则必须符合GB8537的矿泉水国标要求,对原水、成分、生产等都有更加严谨的要求。

误区五:以为长期饮用矿泉水容易患结石病。其实结石病与水中的矿物质含量没有直接关系。结石病的成因非常复杂,目前还没有科学证据表明结石病与饮用天然矿泉水有任何直接关系。事实上,中国北方的水中矿物质含量普遍高于南方,而北方的结石病发病率(1~5%)却恰恰远低于南方(5~10%),可见结石病与水中的矿物质含量没有必然关系。符合GB8537国标的天然矿泉水都可放心饮用。平常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坚持每天喝1.5升水,尤其是喝优质好水,对预防结石会有所帮助。

误区六:以为人体的酸碱性会因为饮用弱碱性水而改变。实际上,人体拥有强大的自我缓冲体系。如血液属于弱碱性(pH值在7.35~7.45),血液中含有大量的缓冲物质,能自动调节血液中的pH值,保持pH值稳定。所以消费者喝水时没必要追求弱碱性,是否有益于人体健康,主要是看水的品质及其矿物质成分。 

(摘)

 
3上一篇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