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商对实体零售业的冲击很大,每年的“双11”当电商都在狂欢时,店商们正痛苦着。然而,诸多业者认为,电商并非掌握了所有的优势,实体店还能绝地反击。主动触电来应对电商是实体店的一大趋势,而距离消费者最近的社区商业也是实体业者转型之道。
店商纷纷“触电”
“触电”是实体零售业者如今用得最多的应对法则之一。大润发特意成立了“飞牛网”,家乐福也几番试水电商,步步高索性成立云猴网,甚至在跨境电商方面进行开拓。永辉超市与京东合作资本项目正报批,计划成立国际联合采购平台,及做大店铺规模,包括供应链体系、市场、配送体系。
不仅是超市卖场,即便是冲击相对较小的大型零售业者比如购物中心、奥特莱斯等也在思考“触电”问题。一家奥特莱斯广场总经理姚志明告诉记者:“尽管奥特莱斯的货品有差异化,价格也有竞争优势,但我们也在积极试水电商,实体店接触线上是必然。我们做O2O并非局限于淘宝这一点交易,我们要做精准推广和服务。我们今年9月上线微商城,做手机端,在我们微信服务号中,可以做线上交易,我们的VIP卡从实体卡变成了电子卡。未来我们还要基于大数据推出电子专属消费券,这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消费数据记录来分析每个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然后推送该消费者的专属消费券,这就是精准营销。”
社区化商机
不过实体店业者经营电商大多存在资金负荷、物流配送等痛点,尤其是“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问题,曾经就导致部分实体业者一度难以承担成本而暂停了电商业务。
“所以社区化是又一大方向。很多社区店的布局可以解决电商的物流配送问题,比如农工商麾下的实体店有数千家,其就设想过让这些网点成为客人网络下单后的自提货物点。7-11已经尝试过这种做法。”曾有多年零售企业管理经验的沈先生告诉记者。
而大润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其也将麾下的实体店作为飞牛网电商取货点,借助每天原本就要配送的物流车来配送飞牛网的电商货品,既不增加成本,又达到客户取货的目的。
上述这一切都意味着,零售店要更多地向居民社区进发。因为要成为取货点必须靠近社区或办公楼。记者了解到,社区商业应对电商也有自己的优势,不少业者如今转型社区商业就是看好在老龄化趋势下,社区商业实体服务的必要性。中老年人相对而言不太习惯使用电商,而他们又是具有每天规律化购物需求的人群,因此社区商业变得非常必要,且电商难以替代。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