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食苑杂谈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一碗豆花 打开我儿时的记忆
虾爆鳝背
云南的破酥包子
水晶饼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10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碗豆花 打开我儿时的记忆

 

□ 赵连杰

儿时的那份记忆伴随着我走过许多美好的时光,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现在,我又开始怀念那种美好的意象,那份记忆叫豆花连渣捞。

现在的昭阳小城换了新颜,那些沧桑的故事早已被时间的烟雾和钢筋混凝土包裹得严严实实,关于古城的记忆好像一本诗集的某一部分被撕碎了,除了挑水巷的人来人往还在续写着古城旧事,好像那些曾经铭刻在我们脑海的片段已经一去不复返。而唯有家乡的豆花连渣捞,总是会随着拉长的时光,在我的脑海里变得清晰。

豆花,全名豆腐花,又称豆腐脑或豆冻,是由黄豆浆凝固后形成的中式食品。不过豆花比豆腐更加嫩软,在一些地方通常加入糖水或黑糖食用。中国北方称豆花为豆腐脑,但北方豆腐脑多半为咸辛味,使用盐卤凝固,南方则多使用石膏。而昭通人吃豆花通常喜欢加点白开水煮熟了,打个蘸水蘸着吃,这一点成为昭通人多年的习惯,直到现在人们对豆花还情有独钟,不论到哪里请客吃饭都会点上一碗豆花。

那些物质贫乏的年代,生活水平没现在高,那时的人们,觉得吃肉是一种幸福,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趋向于吃得清淡和吃得健康,因为豆花制作的过程及其原料都是非常环保和健康的,所以一直备受人们的青睐,人们喜欢豆花的那种清淡。口渴了的时候如果能喝上一碗有股豆的清香和甘甜的“窖水”,实在是惬意。印象中家里人都喜欢吃豆花,喜欢豆花那种嫩嫩的感觉,舀一勺放在嘴里,用舌尖一抿就化了,如果再加上一个油辣椒蘸水吃起来味道就更好了,昭通有句俗话叫:豆花吃不胖,就靠吃个咸、辣、烫。也就是说,吃豆花趁烫的时候吃,要多放点辣椒和盐巴,吃起来才香。而我对豆花的记忆,不仅仅在于吃这方面,让我更怀念的是每天清晨,大街小巷里传来的阵阵叫卖声:“豆花连渣捞,豆花连渣捞……”

这是我们那个时代的同龄人都会感到熟悉的一种声音,应该说在我们的童年里,这种吆喝声一直伴随着我们长大,每到清晨,我们总会听到一个中年妇女的声音,挑着一担豆花,挨家挨户地吆喝着豆花连渣捞。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个中年妇女的模样,所以,在我们家那个圈子里,方圆几公里应该说家家户户都吃过她卖的豆花连渣捞,由于她家做的味道还不错,而且价格也便宜。记得那时,妈妈通常都只买5毛钱的就够我们一家人吃一顿了,最熟悉的声音就是:舀5角钱的豆花,多放点“窖水”。几乎走到哪里都一样,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见那个卖豆花的老大娘,除了挑着一担豆花以外,另外还用一只桶装着窖水,所谓的窖水就是在制作豆花的过程中,发酵出来的一种汁液,很甜很香的一种。开始,我只是肤浅地以为只有我们家那里有这个东西卖,后来,走上街去才发现,到处都有卖豆花连渣捞的,吆喝声都差不多,尤其是女的,听起来都一样,要是不注意看的话还以为是同一个人,当然,也有听到过男的叫卖的。

后来我去昆明读书了,似乎就再也没听到过这种吆喝声,慢慢地,这种声音,这一份情结渐渐地从人们的脑海里消失了。如果哪一天,当这种声音再次回响在古城的街头巷尾,我想不止我,有许多人,一定会重拾那份美好,一定会打开那些年的回忆,一定会老远就说:“舀两块钱的豆花,多放点窖水。”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