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大家讲坛
3上一版  下一版4
 
美国金枪鱼寿司事件
高水平创新驱动方便食品产业成长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5年9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水平创新驱动方便食品产业成长

 

□ 孟素荷

在9月7-8日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暨方便食品与冷链设备展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表示,面对中国市场的快速转型,消费者对食品“健康、安全”的需求正日渐加大。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以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为根的高水平创新,成为驱动方便食品产业成长的基础。

方便面:

以创新寻求价值提升

2014年方便面行业产能过剩及利润下行带来的风险,由下向上传导。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统计的22家企业中,有9家销售额下跌,全行业产量下跌10.6%,销售额下跌7.9%。而与此同时,又有62条生产线进入行业,产能过剩还在加剧。2015年上半年,这种全行业生态环境及市场生存环境的双重恶化,开始向大企业传导。

但引人关注的是,陷入低谷的方便面行业在2015年局部突围成功:统一在今年上半年扭亏为盈,依靠的就是下决心以创新走价值竞争的自我发展之路,让高毛利价值型产品销售比重提升。2015年上半年,统一及其他企业的微小进步,源于他们开始对消费者不同口味需求有所回应。

方便面企业2015年上半年的局部突围,市场已给予良好回应,也由此增强了行业加速创新的勇气和底气。事实证明,高端方便面“有市场无竞争”的垄断格局,已被有冲击力的产品创新所打破。全行业在坚守中转型,已是必由之路。2014-2015年间,企业寻找各自的“蓝海”与“微蓝海”,理念更新与转型突围加速,企业发起的创新潮、健康潮,为行业注入了正能量。行业从局部突围到整体突围的时机已经成熟。

挂面:

将面临最冷酷的淘汰期

2014-2016年挂面行业将进入最为冷酷的淘汰期。淘汰的浪头将首先扑向1万吨以下的中型企业,而大企业和遍地丛生的小微企业则以不同的状态存活。目前,挂面行业的价值坚守难能可贵,市场已开始品牌定位。

作为挂面行业的领军企业,克明面业在全行业价格血拼中,坚定地维护其自身的品牌价值,不参与价格竞争,不打压行业令人敬重。而以中低价挂面占领市场的金沙河靠规模效益和规范的系统管理,节能降耗。在面粉加工大面积亏损的困境下,保持了企业基本的盈利水平,体现了另一种实力。同时,挂面装备的创新,尤其是后段自动化及半生鲜面成套装备自主开发的成功,加速了行业发展,也加速了行业整合,并使中国的挂面产品保持较高的食品安全水平。

速冻食品:

产品渠道双重创新

速冻食品是方便食品行业的优等生,企业家群体相对冷静和理性,行业整体生存状态良好。这个行业是中国传统食品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三全对行业的深耕,湾仔的冷冻面条,思念对油条的标准化生产,安井对鱼丸、火锅料的拉动,促成了全行业长达20年的成长和对方便面的超越。2014年速冻面米等传统食品的增速在大城市大卖场的下降较快,产量首现下跌。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7.40%,相比上年同期下降6.44%,全行业处于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

在速冻食品竞争激烈,利润率缩水的背景下,全行业竞争持续推进。由于空间大、回旋余地宽,故行业创新的差异化明显,对行业的整体增容作用巨大。真材实料、兼顾健康与美味、注重价值提升是该领域产品创新的关键点。不同路径的创新,也使行业的专业化、品牌化特征日益鲜明。另一方面,渠道创新拓展了行业发展的空间。从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商超到餐饮的业务用市场,再随着近年冷链物流、O2O的日趋成熟,让速冻食品业无论从营销方式,还是经营模式上,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

配套行业:

与行业共同提升价值

咸味香精调味料行业发展至今,已形成基本稳定的行业阵容和格局。在下游企业加大对供应商的评审与筛选,以确保产业链整体安全的背景下,调味料企业的竞争模式已逐渐转向“拼研发、共同提升价值”。各企业都在进行从装备到研发的提升。孟素荷强调,咸味香精调味料行业在方便面行业的销售额一直呈下降趋势,而在其他新兴领域的销售额却不断增长。行业逐渐向“细分专业、凸显特色、深耕不同领域”的不同路径发展,向“天然、味料同源、东方特征”的目标推进,市场资源正向优势企业倾斜。

机械设备行业也成为助力方便食品行业发展的催化剂,方便食品装备的新进展令人欣喜。北京大森长空、海科佳、南京扬子等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设备,显示了我国食品装备的重大进展。这些设备在生产工艺实现了节能、低碳、环保、低排放、无污染等特性,也为方便食品行业夯实了硬件基础,促进了产业提升。

 
3上一篇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