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饮品世界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中信为何退出可口可乐所有业务
农业部: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
啤酒企业发力中高端从圈地到追利润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8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业内专家: 碳酸饮料已进入瓶颈期
中信为何退出可口可乐所有业务

 

日前,可口可乐在华的四大装瓶合作伙伴之一的太古饮料,以12.5亿元接盘中信持有可口可乐瓶装厂的所有股权。据悉,撤出股权后,中信将全面退出可口可乐所有业务。至此,共同经营可口可乐在华瓶装业务的太古饮料和中国中信有限公司结束28年合作。消息一出,引发行业震动。

此次中信如此大动作地退出与可口可乐在华瓶装公司的合作,不禁让人生疑:莫非碳酸饮料已走向衰落?目前,两大可乐均在寻找下一个明星单品,业内专家认为,碳酸饮料已进入瓶颈期,未来两大巨擘将继续品类的延伸和多元化转型。

现象:

碳酸饮料面临营收窘境

可口可乐日前发布的2015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可口可乐二季度营收为121.6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3%。今年二季度,可口可乐全球饮料销量增长2%,其中增长最快的是茶饮品、水和奶制品,而碳酸饮料则基本持平,只增长了1%,仍无大起色。百事可乐公布的今年财报数据显示,其一季度营收为122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2%。继去年四季度营收下滑,今年以来,百事仍没能交出一份“漂亮”的营收成绩单。

“碳酸饮料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遇到了瓶颈。”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碳酸类饮料的市场份额在不断下滑,而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这两大饮料巨头因碳酸类产品占其总业务的比重较大,导致其营收大幅下滑。

原因:

需求疲软新品迭出

对于碳酸饮料市场逐渐萎缩的原因,朱丹蓬分析认为,碳酸饮料对人体健康来说没有太大的好处,所以很多讲究健康的人对于碳酸饮料是相当抵触的。碳酸饮料经过多年的发展,进入瓶颈期实是大势所趋。

当下,全民都在追崇健康饮食,消费者的健康消费理念在逐步增强,选择饮料时也更趋于理性。在全球饮料消费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碳酸饮料消费的放缓更为明显。相比碳酸饮料的颓势,功能性饮料则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除了消费需求疲软,饮料市场新品竞争渐趋白日化也是碳酸饮料市场萎缩的一枚催化剂。业内人士表示,纵观快消市场,不难发现消费者喜新厌旧的心理。目前,不仅是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这样的饮料巨头在不断寻找被市场认可的新增长点,更多的本土饮企和新生饮企也正为分得饮料市场的一杯羹使出浑身解数,纷纷推出创新健康型饮品。

方向:

延伸品类多元发展

日前,百事可乐首次进军非可乐饮料领域,推出气泡维生素饮料“百事维动力”,据介绍,百事维动力作为一款创新气泡维生素饮料,既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补水的追求,同时拥有的适度气泡与清甜口感也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口味的追求,是一款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可享用的健康饮料。

“百事可乐也好,可口可乐也好,他们想把品牌及渠道的资源做到最大化,肯定要进行一些品类的延伸和品类多元化的经营。”朱丹蓬分析指出,两大可乐这几年一直都在进行非碳酸品类的布局,而且也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给业绩的增长、利润的增长带来了比较可观的收益。“所以在碳酸饮料市场萎缩甚至衰退的情况下,未来的十年里,‘两乐’多品类产品战略的打造还是会继续。”

有业内人士认为,消费者对健康饮食关注度的提升,并不仅仅应该被看成是碳酸饮料的“灾难”,事实上,此种形势正为多品类的快消品提供了极佳的发展良机。对于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而言,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正在成为两大巨头的共同动作,可以预见,未来两大知名饮企来自碳酸饮料外的营收必会呈现快速提升之势。

(中新网)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