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概念水”,标准中明确规定,包装饮用水的名称应当真实、科学,不得以水以外的一种或若干种成分来命名包装饮用水,不得标注“活化水”“小分子团水”“功能水”“能量水”以及其他不科学的内容。
业内人士介绍,天然矿泉水的生产成本和对水源地的要求比其他饮用水高,但由于过去国标并未明确,一些厂家可能在自来水中加入矿物元素的添加剂,并混淆“矿物质水”和“矿泉水”之间的区别;或通过增加花样百出的“功能”,炒作概念,最终卖出高价。
此次标准明确表示适用于直接饮用的包装饮用水,但不适用于饮用天然矿泉水。这就意味着,在饮用水领域,未来至少会出现饮用纯净水、天然矿泉水和其他饮用水三类,矿物质水等“概念水”不能再“任性”,而苏打水、干姜水等属于饮料,不在新国标的规定范围内,命名并不会受影响。
一些品种已经提前更改了名称,例如康师傅矿物质水更名为“康师傅优悦包装饮用水”。“由于水类的名称和食品安全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因此国家给了企业一定时间,进行库存旧版标签的消化过渡。”杭州娃哈哈集团食品技术法规经理翟鹏贵告诉记者,公司的产品“富氧水”已经改名为“氧世界包装饮用水”,采用的是“商标+品类名称”的表述方式。目前新标签在各个分公司的使用进度不一样,有个别分公司已经开始使用新标签。
“矿物质水就是纯净水加少量矿物质,也不是这些矿物质多么有营养,少了不行,而是因为这些矿物质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口感的要求。”食品安全博士钟凯说,而类似磁化水、量子共振信息水、富氢水、电解水、生物离子能量催化水、离子重组水等各种所谓“科学概念”,虽然让消费者云里雾里,但它们没一个得到科学界认可,“别信就是了”。
不过,这并不代表“概念水”会立刻从市场上消失。根据国家卫计委的规定,2016年1月1日以后生产的水才需要符合上述标签标识,此前生产的水可以继续销售至保质期。翟鹏贵说,包装饮用水的保质期在12~24个月,意味着在2018年1月1日前,使用旧包材的产品,也就是一些所谓“概念水”还可能在流通领域出现。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