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7月份正是新蒜上市的时节,市场的大蒜价格一般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然而今年从5月份开始,大蒜批发价一路上扬,收购价更是比去年几乎翻了一番。随着大蒜冷库收储季临近,蒜价还有可能继续攀升,而过高的价格不仅摊薄了蒜商的利润,也导致市场销量萎缩。
悄然间价格突然上涨
自5月初以来,部分地区的大蒜批发和零售价格一路上涨。据媒体报道,北京、上海、南京、兰州等地的大蒜批发和零售价格普遍都有上涨的趋势,其中河南上周的大蒜均价为5.1元/公斤,创近五年来价格最高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涨幅达75.87%。
在新发地农产品市场经营大蒜批发生意的高先生透露,从5月初开始,北京大蒜批发价格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这几天大蒜的平均(批发)价格都是3元左右,最少都是2.8元(每斤)。”
据商务部发布的城乡市场监测信息服务体系的数据显示,去年6月、7月,全国大蒜的平均价格分别为5元/公斤、5.1元/公斤,而今年6月、7月大蒜的平均价格为6.2元/公斤、6.4元/公斤。而且,今年6月、7月,大蒜价格水平仍呈上涨趋势。
推动批发价格上涨的直接因素是大蒜收购价格的上涨。高先生表示,目前大蒜的收购价为2.6~2.7元/斤,而去年的收购价一直维持在1.5元/斤以下。
销量不增反降
价格的上涨,却没有带来销量的增加。据一些批发商介绍,与去年同期相比,虽然今年大蒜价格明显上涨,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销量下降近四成。
为了把手头的新蒜批发出去,来自山东高密的吴姓批发商已经在新发地市场守了一个多月。他表示,以前一周左右就能卖完一车大蒜,现在至少需要十多天。“今年的大蒜批发生意不好做啊,出货太慢了。”该批发商说。
不仅吴先生遇到了这种矛盾,很多同行也为这一矛盾苦恼。因为今年大蒜批发销售缓慢,收购价高,有的同行甚至决定不再做大蒜批发生意。为了能增加销量,一些批发商则把货源分散运到天津、武汉等地批发售卖,因为听说“那边可能还好卖一点”。
这位吴姓批发商表示,今年大蒜价格高涨的主要原因在于去年大蒜价格便宜,导致今年的大蒜种植面积缩小,市场供应量也减少。而且农户和蒜企对大蒜价格普遍看涨,因此减少了出货量。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穆月英分析,此次大蒜出现“有价无市”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供给量减少导致价格上涨,而消费者对大蒜的需求却并没有增多。她进一步解释说:“五、六月份是新蒜上市前的空档期,供给量会比较少。但大蒜不是生活必需品,要是价格上涨太多,消费者也会主动减少需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则认为,供应商对大蒜价格心理预期较高,因此产生存货和惜售心理,从而间接推高了大蒜的价格水平。
“蒜你狠”不会再来
大蒜价格的上涨很容易让人联想起2011年的“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等事件。当时大蒜、生姜、大豆等农产品价格飙升,有的甚至超过猪肉的价格。对此,李国祥和穆月英都认为“蒜你狠”不会重来。
李国祥表示,目前我国通胀率较低,跟2011年出现“蒜你狠”现象时“完全不一样”。穆月英则指出,大蒜属于小件农产品,其价格波动对农产品市场整体和居民消费生活的影响不大。
穆月英预测,随着新蒜收获,7月份以后大蒜的供给量增加,价格将会降低,或者上涨幅度将放缓。
李国祥表示,未来小件农产品出现价格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会更大,但不会引起大宗农产品价格和整体农产品市场的价格波动。据他分析,这是因为有些地方专门生产某些小件农产品,容易受到当地气候、政策和批发商的影响。例如此次“有价无市”的大蒜,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产自山东金乡等地。但同时,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通胀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再加上国家对大宗农产品价格也有一定的管控措施。“因此,小件农产品对市场整体的影响会很小。”李国祥说。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