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传言,开水壶用久了,内壁会长出一层厚厚的水垢,水垢里有大量的碳酸镁和碳酸钙,长期喝很容易引发胃结石和肾结石。真真假假?一起来看看央视《是真的吗》给我们的调查结果。
为了求证这种说法的真实性,节目记者去到了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进行实验。在实验室,随着水温的升高,烧杯里的水逐渐变混浊,然后就出现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水垢。那么,水垢里的主要成分究竟是不是网传的难溶解的碳酸镁和碳酸钙呢?在实验室专家对此进行了鉴定。
实验证明,水垢的主要成分是难溶解的碳酸镁和碳酸钙,那么,水在被人体吸收后,人体中的胃酸究竟能否把水垢里的碳酸镁和碳酸钙溶解呢?
专家又做了一个简单测试。因为人的胃液环境一般pH值是在2~3,那就把盐酸稀释到pH值为2~3这个范围,然后把固体的碳酸钙、镁放进去。结果,碳酸钙、碳酸镁确实可以被盐酸溶解,但是没有被胃液分解的剩余部分会不会就是网友们所担心的,导致胃结石的元凶呢?
专家表示,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因为水喝到胃里面,胃里面的液体是强酸性的,不管我们喝的水里面含有过多的钙还是过多的其他离子,经过胃酸的分解以后,就会形成一些游离的离子存在,所以它并没有形成结石的机会,因为这些离子大部分被排出了,一部分被排出去,一部分被机体吸收和利用。
对于网友说的喝水垢多的水还会引发肾结石。专家解释说,肾结石的形成包括钙离子、镁离子,这些离子浓度过高以后,在尿液里析出形成一些小的结晶。大家喝进去的水尤其是在国家允许的自来水合格的范围里面,它的离子浓度不会增加人的肾脏负担,排出来的这些离子的浓度,远远构不成达不到析出形成结石这么一个浓度,所以大家不用担心会引发结石。